邁向新高度,“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交出厚重答卷
????“十三五”以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篤定前行,開拓奮進,凝心聚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過澎湃發展、日新月異的黃金五年,奮力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呈現新局面。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江蘇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推動“五個邁上新臺階”,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考察調研,要求江蘇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十三五”收官在即,回首波瀾壯闊、澎湃發展、日新月異的黃金五年,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自覺肩負起走在前列的使命,扛起先行者的擔當,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篤定前行,開拓奮進,凝心聚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出了厚重提氣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十三五答卷”。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對于經濟總量占全國十分之一的江蘇來說,“經濟強”是“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首要標識,推動經濟建設邁上新臺階也是“五個邁上新臺階”的首要任務。
????實體經濟是江蘇最厚實的“家底”,是支撐全省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五年來,江蘇制造業發展動能轉換明顯加快,科技支撐全面提升,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江蘇制造不斷加速邁向“江蘇創造”“江蘇智造”——
????今年10月,無錫遠景能源發布一款海上智能風機,將電機發電效率又提升了1.5個百分點。在風機領域,遠景率先提出“智能風機”概念。在物聯網領域,遠景大顯身手,無人駕駛汽車、智能風機、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基于遠景自主開發的全球最大能源物聯網平臺,已實現無縫連接、協同和進化,超過1億千瓦的全球能源設備有序運轉。
????化纖工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民用滌綸長絲產品的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2019年研發投入超7億元,經營業績隨之全面飄紅,轉型發展取得新突破。
????以石墨烯材料為代表,常州全力打造新型碳材料先進制造業集群,去年集群產值達823億元,約占全國信息碳材料總產值的15.3%,五年突飛猛進發展,一座“東方碳谷”在西太湖畔冉冉升起。
????南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泰州醫療器械產業、揚州航空產業等先進制造業加速崛起,以徐鋼、南瑞繼保等名企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聯合體不斷涌現,構筑起江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個高地。2019年江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277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30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數據見證事實:江蘇,已成為全國創新資源最豐富、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密集、創新生態最健全的地區之一。
????向著“強富美高”新江蘇邁進,改革開放依然是“關鍵一招”?!安灰娒鎸徟备母?、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成為江蘇營商環境的名片。市場主體的活躍程度,直接反映經濟發展狀況,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市場主體總數1111萬戶,較上年底增長6.3%。
????高水平全面小康是目標,高質量發展是路徑。為全國發展探路,是黨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走過不平凡的五年,江蘇經濟“強”的成就更加顯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到2019年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去年達9.96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逾7.38萬億元,同比增長2.5%,高于全國增速1.8個百分點,今年有望突破10萬億元大關。
????補齊短板成果豐碩,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江蘇始終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自覺追求,努力讓全省人民有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穩定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
????如東經濟開發區苴鎮街道鳳陽村的苗木基地里,管護苗木的村民就近就業,天天充滿干勁。57歲的村民金玉鳳說,家里6畝半田地流轉給園林公司,每年每畝有1050元固定收益,不僅“旱澇保收”,還能到公司打工,每天有六七十元收入。幾年前,這樣的“好錢景”,村民們“不敢想”。
????“百姓富”被濃墨重彩寫入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篇章后,全省各地“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增收是這5年來江蘇富民工程的一個重點。254萬低收入人口基本實現6000元脫貧目標,“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得到解決,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超過18萬元,12個重點幫扶縣區有望全部摘帽退出。江蘇省扶貧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朱國兵說,“十三五”以來,我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迎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曙光。
????居者有其屋,百姓有了“穩穩的幸?!?。粉墻黛瓦、飛檐套窗、竹籬小院。在125省道北側,鹽城市鹽都區花吉村新型農村社區小樓整齊排開。78歲的陳良德不久前搬進100多平方米的新居,感嘆“新房住得舒服?!?/p>
????從棚戶區改造到老舊小區出新,再到集中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一項項心系百姓安居冷暖的舉措落地開花。隨著去年1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的完成,蘇北五市一批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已建成。截至11月底,蘇北五市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存量危房已全部改造到位,今年已完成超10萬戶農房改善建設任務。
????12月11日,G8301次列車從揚州東站駛出開往上海,標志著連淮揚鎮鐵路全線貫通運營,蘇北鐵路網全線盤活。隨著鹽通鐵路、連徐鐵路通車進入倒計時,“軌道上的江蘇”漸行漸近,“十三五”末全省鐵路總里程將達4204公里,其中高鐵2215公里,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52.6%、157.9%。高鐵網越織越密,制約區域協調發展的突出“短板”有序補齊,百姓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再提升。
????五年來,江蘇加速城鄉融合,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居民收入保持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快。2014年至2019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8%,2019年達4.1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667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達2.25,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7元,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9元,增長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增長5.5%。
????水韻江蘇面貌一新,繪就發展最美底色
????江面寬闊,天高云淡,漫步丹徒區江心洲江堤,陽光映照下的江心洲光彩奪目。幾年前,這里卻是另一幅雜亂景象。丹徒區坐擁70公里的鎮江最長長江岸線,怡人美景,如今處處可見。
????水韻江蘇,沃野碧色?!笆濉币詠?,江蘇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重要內涵與標桿,全面提升全省環境質量。
????治理修復扎實推進。江蘇省委省政府保持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年年謀劃,層層推進,高度自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2016年底,啟動“263”專項行動,到今年8月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系列動作,穩扎穩打,解決了一批影響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性好轉。
????始終堅持把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美麗自然風貌重現:五山疊翠,山水如畫,南通市崇川區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迎來“滄桑巨變”;揚州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昔日“龍須溝”變成了居民休閑常去的綠地公園;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濱江廣場以前散亂分布著“散亂污”企業,現在成了綠色生態帶;江陰實施一批重大重點工程,長期制約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座座大山被一一搬除。
????五年來,全省關停退出鋼鐵產能1931萬噸、水泥產能1155萬噸,化工園區、化工企業從2017年初的54個、6800多家分別壓減到目前的40個、3400家,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減少到255家。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長隨之加快,“十三五”以來,我省節能環保集群規模以年均8%以上速度增長,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產業結構布局優化。常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介紹,2016年以來,濱江化工園區在加快落后產能騰退的同時,一批高質量項目正在落地。目前,長江常州段生態岸線占比高達80.6%,位列全省第一。
????“砸籠換綠”實踐有力,江蘇統籌推進沿江地區重化產業戰略性轉移和沿海地區產業戰略性布局取得實質突破。
????從連云港海濱大道來到徐圩港區,沿線分布著幾家大型化工企業嶄新的廠房。連云港徐圩港口投資集團總經理邵傳慶見證著盛虹煉化、衛星石化等企業生產區從無到有,“以前這片海岸線都是鹽堿地,鳥都不來,現在,海港興起,環境優美,海鷗也多了?!?/p>
????五年發展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鮮明底色。全省已累計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5個、國家生態市縣63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16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大江南北,水凈草綠,風景目不暇接。一幅美得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的美麗江蘇畫卷,生動鋪展。社會文明程度高與之相輔相成,助力江蘇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彰顯。在近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評選表彰中,江蘇省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占比均居各?。▍^)第一,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一半以上城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
????向上向善的文明溫度、文化厚重的文明深度、覆蓋城鄉的文明廣度,“文明”已然成為江蘇人共同的精神追求。鄉風民風越來越淳,移風易俗呈現新氣象;社會公共秩序越來越好,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明基因深深嵌入城鄉肌理,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豐潤道德滋養。
????亮點
????經濟“強”成就顯著: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到2019年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去年達9.96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逾7.38萬億元,同比增長2.5%,高于全國增速1.8個百分點,今年有望突破10萬億元大關。
????百姓“富”成果豐碩:
????2014年至2019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8%,2019年達4.1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667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達2.25,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7元,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9元,增長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增長5.5%。
????環境“美”成色更足:
????一幅美得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的美麗江蘇畫卷,生動鋪展。全省已累計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5個、國家生態市縣63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16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社會文明程度“高”成效彰顯: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評選表彰中,我省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占比均居各?。▍^)第一,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一半以上城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
?
-
延伸閱讀